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75周年,為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視和平,警示后人,海河傳媒中心近日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基層尋訪革命先輩足跡,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,傳承偉大抗戰(zhàn)精神,抒發(fā)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,進而凝聚磅礴力量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。
革命前輩戰(zhàn)日寇、反法西斯,為民族的獨立和共和國的建設做出巨大貢獻。他們對黨和革命事業(yè)的絕對忠誠、對國家和民族的絕對忠誠,作為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(chǎn)被時刻傳承著。日前,在河東區(qū)富民路一個普通小區(qū)里,記者見到了老紅軍、老八路姜云清的兒子姜建軍,他向記者講述了父親的革命生涯,以及一家人對革命精神的傳承。
老紅軍姜云清

姜云清出生于湖南冷水江地區(qū)的一個貧苦雇農(nóng)家庭,八歲就給地主放牛,十幾歲跟著大人們到錫礦山背礦石,年幼的他受盡了欺凌和壓迫。1931年,16歲的他從家鄉(xiāng)跑出來,參加紅軍鬧革命。跟著共產(chǎn)黨南征北戰(zhàn),出生入死。姜云清曾九次負傷,兩次大難不死。尤其在百團大戰(zhàn)、平型關戰(zhàn)役、冀中平原反掃蕩中,姜云清曾擔任八路軍的指導員、偵察科長、兵站站長、縣大隊長、武委會主任等職,和戰(zhàn)友們一起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搏斗,并最終迎來了抗戰(zhàn)的勝利。1955年,他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、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,還獲得過東北解放勛章和華北解放勛章,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勛章。離休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后勤部副部長,享受副軍職待遇,老人于2006年去世,享年91歲。
離休后的姜云清和愛人宋麗云

參加過長征、抗戰(zhàn)、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,姜云清走過了不平凡的人生路。他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和對子女們政治上的嚴格要求,他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,公私分明,嚴于律己,革命者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在姜云清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(xiàn)。
姜云清夫婦和兒子姜建軍

“沒有共產(chǎn)黨,沒有人民軍隊,就沒有我們國家和民族的今天,更沒有我姜云清的今天。我從自己一生的奮斗經(jīng)歷中深深地感受到共產(chǎn)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。希望我的孩子們永遠忠于黨,忠于祖國,努力為理想和信念而奮斗!”老人在生前總是這樣說。姜云清有六個子女,都有過軍旅的歷練。姜云清十分關注孩子們的成長,在日記里一一寫下他們參軍、入黨和立功的時間,記錄著他們的成長軌跡。除了愛護,在子女眼中父親更是嚴厲的。姜云清的三兒子姜建軍說:“我在部隊參加施工時把眼睛碰壞了,而父親指著自己身上的彈孔對我說,‘你這點傷比我們在戰(zhàn)場上遇到的危險差遠了,離死還早著呢!’”看似不近人情,但兒女們堅毅品格的養(yǎng)成無不得益于姜云清的這份嚴厲。在姜云清的嚴格要求下,六個子女努力學習和工作,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取得了成績。
多年來,姜建軍一直努力將父輩的革命精神和良好家風傳承著。他一直堅持寫日記,并加入了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,推出名為“將軍55”的博客。他以傳播革命精神為己任,寫下了大量文章,追述父輩的足印,弘揚他們崇高的思想品格?!拔覀円ψ鲆粋€對國家和社會有利的人,在為黨和人民的工作中體現(xiàn)出自身存在的意義和人生價值,而不是碌碌無為,更不能偏離正確的人生目標和方向。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老一輩革命家對黨的忠誠、對人民的忠誠、對國家的忠誠、對信仰和信念的堅守,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擔當起來!”姜建軍經(jīng)常在到部隊和大專院校講課時,對戰(zhàn)士和同學們這樣說。